近日,國內在建Z長湖底隧道——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完成回水,順利實現首次陸島轉換,標志著工程施工進入全新階段。作為水下隧道,防水施工是Z為關鍵的一步。如何做到“滴水不漏”,指揮部與設計、施工、監理單位多次研討制定了隧道“三重六層”防水施工方案。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是江蘇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,起自常州武進區前黃鎮,止于無錫南泉接無錫環太湖高速公路,全長43.9公里。項目建成后將在滬寧間新增一條高速通道,對促進沿線蘇錫常城市發展、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。 作為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,全長10.79公里的太湖隧道建設備受關注。隧道橫斷面采用折板拱兩孔一管廊形式,兩側行車孔單孔凈寬17.45米、凈高7.25米,中間為管廊,采用堰筑法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,每完成一倉主體工程建設,將進行回土、回水作業,并逐步恢復湖面。此次南泉段陸島轉換完成后,可恢復湖域面積約10萬平方米。今后施工車輛將從已修建好的隧道內部通行,形成湖中島施工的場景。 作為水下隧道,施工防水是Z為關鍵的一步。如何做到“滴水不漏”,指揮部與設計、施工、監理單位多次研討制定了隧道“三重六層”防水施工方案。 第一重隧道混凝土結構自防水,通過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澆筑工藝,強化混凝土本體質量,讓主體結構自身形成一套防水體系; 第二重隧道變形縫防水,要達到“滴水不漏”,光靠混凝土自防水體系還不夠,需增加多重屏障,對隧道每隔60米一道的變形縫,進行多道防水工藝控制,設置外貼式止水帶、中埋式鋼邊止水帶和內裝可卸式止水帶三層防水措施,確定了效果Z優的“接縫防水”工藝; 第三重隧道外包防水,就是在整個湖底隧道外側再包一層防水卷材,就像一件雨衣一樣把隧道裹在其中,Z后還要在雨衣外再蓋上一層混凝土保護層,確保太湖隧道“滴水不漏”。 (本文來自中國水建報) |